![]() |
未央路80号盛龙广场b区2单元30层 |
![]() |
全国服务热线:400-0123-151 |
![]() |
http://www.sx12333.cn/ |
解读认定的三点,仅供参考。
事实上,针对认定“48小时之限”,近年来在业界一直存在极大,甚至有意见称触碰了伦理底线。据报道,2012年,山东济宁一男子在单位加班时,突发脑溢血身亡。由于在医院抢救超过48小时,因此不能视同。同年,山东一建筑工人工作期间突发脑溢血,抢救期间劳务公司让医院用呼吸机维持其生命,称“一定要坚持住48小时”。这两起案例均引发了网民及法律界的关注。
北京义联劳动法研究与援助中心主任、知名劳动法专家黄乐平,曾多次在修法会议上对于“48小时之限”提出意见,也提出过相应立法建议。
“48小时在科学上是值得商榷的。”黄乐平坦言,如果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忽然发病,且排除工作场所意外伤害的情形,一个月之后去世,按现行法律是不能被认定为的。
“认定为与非,家属获得的补偿金额可能相差六七十万元。”因此,“48小时之限”会引发“家属拼命埋活人,单位拼命救死人”的荒诞现象。据黄乐平所知,北京市起码发生过几十例类似事件。“虽然对于整个认定基数而言,比例并不大,但立法的不完善,会导致伦理风险。”
不该享受的 也享受了?
黄乐平表示,按照目前的条例,一些职工突发急病死亡,可能和工作原因并没有直接关系,但也可以享受保险待遇;而部分本来应该受到待遇保障的群体,却没有享受到待遇。
在他看来,认定在立法上应加强原因的分析,更体现立法的公平性。
对于和工作原因有关的,哪怕是抢救无效死亡。或抢救之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,都应考虑认定为。如果确实和工作没有直接关系,突发死亡也不应算作。
能否打破 48小时限制?
审视“48小时”规定,之所以被写入条例,主要考量的是救治时间太长,因果关系不易认定。问题是,立法规定了这个时间节点,等于人为地给医院和家属设置了一道人性难题:是继续救人还是见死不救以认定?凭借现有技术,撑过48小时并不是问题,但伤病者及其亲属权益却难以合理保障。
今年4月,最高法出台《关于审理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》,遗憾的是,对“48小时”规定未有触及。
任何法律文本,都应该写就一个大大的“人”字。立法者应正视《保险条例》的不足,尽快对有关条款作出合理修正,给逝者以慰藉,给生者以关怀。据《新京报》
医生晕倒手术室40天后去世,不算?
按照现行规定,职工在工作时间、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,方可视同
晕倒在手术室一月余后,北京阜外医院麻醉科医师昌克勤于2日离世。近日,不少医务工作者通过微博呼吁昌克勤应算。
不过,按照现行的条例规定,职工在工作时间、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,方可视同。这一规定也激起了众多医学、法律界人士的不平。有网友直言“如果我上班时不幸倒下,抢救时间请不要超过48小时”。
医生手术室晕倒无呼吸
10月24日下午,阜外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昌克勤在手术室里晕倒。据媒体报道,42岁的昌克勤当时在为一名结肠癌肝转移病人动手术,晕倒时已无呼吸,ct检查显示脑干出血30毫升。
12月2日晚,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北京青年校友自发性团体的公众微信号“湘雅人在北京”发表文章《昌师兄,一路走好!》,称昌克勤因病情恶化,于2日不治身亡。
消息称,昌克勤晕倒后送入北京宣武医院并转入重症抢救室,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。11月24日,也就是入院一个月时,昌克勤出现病情恶化。
12月3日,阜外医院证实了昌克勤去世的消息。昌克勤同事介绍,昌克勤已在阜外医院工作了20年,家里还有一个上初三的孩子。
阜外医院院方相关人士表示,目前昌医生的善后事宜还在进行中。“医院会尽力将他的后事料理好,让他的家人安心。”
业内人士呼吁“应算”
据昌克勤的同事证实,和许多医务工作者一样,作为麻醉师的昌克勤很敬业,承受着相当大的工作强度。“他病倒之前一段时间,工作压力非常大。”
近日,微博上不少医务工作者在呼吁,昌克勤的情况应被认定为“”。不过按照现行的保险条例第15条,职工视同的情况为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,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”,而昌克勤从在岗位上晕倒到去世,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。
“因死亡距发病超过48小时,不能算。孩子还在上中学,父母在老家农村。标准是什么专家定的?大家转起来呼吁尽快修改吧。”昨天,微博网友、认证为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”的张海澄发微博表示。
该微博发出几小时便被转发2300多次,很多转发者的认证都是医务工作者或法律界人士。不少网友评论称“太没道理”、“无语”。
网友“烧伤超人阿宝”直言:“以后上班在兜里揣个声明:我还有老婆孩子,如果我不幸倒下,抢救时间请不要超过48小时。”更多的网友在评论中贴出了蜡烛和心碎的表情,还有不少医生互相勉励要多保重。
10月24日下午
昌克勤在手术室晕倒,送入北京宣武医院抢救,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。
10月26日下午
48小时(规定时间界限)
现行条例规定,职工在工作时间、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,方可视同。
12月2日晚
昌克勤病情恶化,不治身亡。
两年8名麻醉医生猝死
大部分年龄在30岁左右
2014年1月18日晚,32岁的吴辉被确认在家中猝死。吴辉是安徽某医院麻醉科的骨干医生。来自其所在医院的工作量统计表显示:2014年1月17日晚至18日早晨的夜班里,他做了9台手术麻醉;而在此前一天的夜班里,做了15台。
来自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的数据显示:从2012年11月到2014年4月,全国范围内,共爆出7起麻醉医生猝死事件(注:网上有11起、13起之说,此处数字为核实过的与过劳直接相关的死亡病例),加上刚去世的昌克勤,一共有8例。大部分死者的年龄段都在30岁左右,这引起了麻醉医学界的普遍关注。
背景>
中国麻醉医生缺口超25万
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医生、新青年麻醉论坛站长周祥勇说:“按照欧美每万人需要2.4个麻醉医生的标准,中国应该配备30-35万名麻醉医生,实际情况是,中国的麻醉医生只有8-9万。”
[1]